近日,教育部印發(fā)《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(2022年版)》,在新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中,勞動、信息科技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,并細化了實施要求。其中,要求學生學會做飯,明確7-9年級的學生會做四菜一湯,引發(fā)了不少網(wǎng)友的回憶和熱議。
記者調(diào)查
“70后”“80后”從小會做飯
“95后”“00后”基本靠外賣
這份細則中對于做飯的要求讓很多成年人感慨,不少人有話要說。記者在朋友圈進行了一個小調(diào)查,發(fā)現(xiàn)“70后”“80后”基本從小都會做飯;而“95后”和“00后”基本是靠外賣,很多人最多會煮方便面,加個雞蛋就算是“大廚”了。
“80后”王先生表示,自己出生在農(nóng)村,小時候跟著哥哥姐姐很早就學會了各種家務,做飯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“現(xiàn)在的孩子確實有點缺乏生活鍛煉,做飯這種基本的生活技能,還需要教育部制定專門實施方案,說不出有什么感覺。”他不由地發(fā)出了感慨。
小鄔是“00后”,老家在湖北,去年大學剛畢業(yè),來寧波工作。他告訴記者,他們這代人由于生活條件比較好,從小就很少接觸做飯這樣的家務。
“以前在家里,父母都會把飯做好,學校有食堂,伙食也不錯,而且現(xiàn)在外賣那么發(fā)達,還真沒有自己做飯的積極性。”不過,小鄔也承認,疫情期間的管控措施對他也是一個觸動,“有時候,你拿到了食材,怎么弄熟,并且弄得好吃,還真是一個問題。”于是,有人就通過各種美食APP學習做菜,還有的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請教自己的父母,現(xiàn)場教學。
網(wǎng)友熱議
土豆絲、荷包蛋……
不少人回憶自己做的第一道菜
記者注意到,這一消息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回憶。大家都在回想自己會做的第一道菜是什么。
“西紅柿炒雞蛋啊!”說到這個話題,“80后”朱女士脫口而出。她說,她是小學四年級時,在媽媽的指導下學會這道菜的,現(xiàn)在她的孩子也學會了。
“70后”徐先生回憶自己學會的第一道菜應該是荷包蛋。“那應該是小學六年級的時候,班級舉辦勞動課成果展示,我就煎了一個荷包蛋,雖然當時有點燒焦了,但我還是全部吃光了,那個味道記憶猶新。”
1990年出生的趙女士說,她小時候家里土豆豐收,因此學會的第一道菜就是炒土豆。“當時,在媽媽的指導下,我仔細地切土豆,雖然厚薄不一樣,但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吃起來特別香。”
也有不少“95后”和“00后”回憶,自己小時候做的第一道菜就是——方便面。小張出生于1998年,他告訴記者,小時候父母工作忙,他從小學就自己做飯。“為了省事,就自己煮個方便面,也是很多同齡人的共同記憶吧。”不過現(xiàn)在他就不怎么吃方便面了。
專家觀點
學會的不僅是技能
更多的是從中體會勞動的意義
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雖然很多成年人小時候并沒有專門學過做飯,但是在父母的影響下,都慢慢掌握了相關技巧。隨著年歲的增長,不少人從廚藝“小白”變成了家庭大廚。
“我以前也不會做飯,但是老婆懷孕之后,突然感到肩上的責任重了,因此到處學習做營養(yǎng)餐,希望給她和孩子做更多好吃的。”做父親不久的王先生說。
大學生小張疫情期間一直在家進行網(wǎng)絡學習,中午父母也不能回來,她就學著自己做飯。“其實應該早點學會這個技能,好食物真的可以讓心情變好!”現(xiàn)在她已經(jīng)學會了好幾個拿手菜。
而隨著各種自動料理機器和美食APP的普及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自己做飯,效率也在提高。
“80后”任女士剛剛?cè)胧至艘慌_全自動的美食料理機,她說:“我非常支持國家的這個政策,現(xiàn)在我也指導孩子盡早學會自己做飯,不但掌握生活技能,也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和健康。”
寧波工程學院副教授朱美燕表示,國家倡導學生盡早學會各種生活技能,不但是應對日常生活的需求,更多的是從中體會勞動的意義。“還可以讓未成年人通過做飯等日常勞動,體會到父母的不易以及生活的小美好。”